小朋友有少少不滿就哭泣不停?

3 月 2023

資料來源:家庭動力心理輔導員賴舜薇

 

小朋友有時候可能因為少少不滿,就會哭起來,家長可能已經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來安慰自己的小朋友,但他還是時不時便哭起來。這樣爸爸媽媽可能已經覺得很累 ,有一點無助和不知道怎麼辦,甚至覺得有一點煩擾。其實通常來說小朋友的哭泣,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因為他們的語言未可以豐富到講一件完整的事情、他自己的感受和一些的想法,所以他們在不開心的時候就會沿用他們嬰兒時期,最直接或者最快會得到救助的一種方式來表達,就是哭泣。

 

我們不要以為他們懂得行、懂得走和上了學,我們就需要和他講多一些道理。其實相反在幼兒期的小朋友,家長應該和他們做多一些情感支援。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求的五層次理論,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隨著小朋友的心智成熟,他們已經去到第三層的社會需求,亦即是愛和歸屬感。

 

在這個時候他是需要感受,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並且他開始認識自己的情緒。所以在這一個階段如果父母可以協助他,幫他們能說一些情緒和想法。不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提升,他們的社會需求亦會得到滿足。

看到小朋友哭泣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這樣跟他說:「你很不開心似的,原來你不喜歡媽媽這麼惡跟你說話。「弟弟沒有問過你便拿了你的玩具玩,令你生氣。」如果你說中小朋友的心聲,其實很快會點一下頭和很快不會再哭起來,慢慢他們學識了這種表達方式,他們便不需要用哭泣來表達自己。

 

有一些家長可能便會問:「平日小朋友牙尖嘴利很會說話,但為何有些不開心,他們便說不出來?」其實這是情緒,對人理性思維的影響。假如我邀請你上台做一個演說,你現在是甚麼感覺?你可能會緊張甚至有一點害怕,如果我不給予時間你作準備,這樣可能你連一句說話也說不出。這樣你會看見大人都會受情緒的影響,更何況是小朋友。

 

 

所以在小朋友不開心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首先放平和自己的心情,然後耐心觀察和分析他們哭泣的原因。再嘗試站在他們的立場,說出他們的想法和情緒,這樣小朋友便不會再哭泣。

分類
家長園地

小朋友做功課慢有甚麼原因?

3 月 2023

資料來源:許龍傑醫生

 

無論對小朋友或家長而言,做功課都是最大的問題,不是平日做功課,就算是暑假作業,很多家長都覺得很頭痛。家長經常和小朋友鬥法,於是令大家的關係變差,其實做功課慢這回事究竟成因是甚麼呢?其實做功課慢是有三種主要原因。

 

第一,過度活躍。小朋友經常跑來跑去,在家裡爬上爬下,由洗手間跑到廚房又跑到房間,跑來跑去,永遠都不會停止,像個摩托一樣走來走去。那麼你想一想如果要他做功課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你給他一張桌子及椅子,他永遠都坐不久。當他真的可以安定坐下來,他就會不停擺來擺去,身體不停擺動,就像屁股刺到一樣。

 

因為要開始做功課,一拿起筆便說要到洗手間,去完小便又說要大便,之後又說肚子餓要吃東西,永遠都有藉口要離開椅子。一坐下來直到可以安定做功課,往往需要1至2個小時,這個便稱為過度活躍。過度活躍的小朋友做功課一定慢,不過並不是做得慢,而是較慢才能安定下來。

年紀較大的例如中學生,又或是高小生,他們不一定會跑來跑去,但他們很多時候會抖腿,不停地抖,抖得整張桌子都在動。又例如轉筆,不停地轉、轉來轉去。你不要小看這些抖腿、轉筆及擺動身體的動作,其實這些都是過度活躍的症狀。

 

第二,專注力弱。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或許可以坐定,但他看著你就像一朵雲

做白日夢,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拿著鉛筆又看著功課,就只是看著,永遠都不能吸收第一條題目。於是他們或可以坐定,但會一直停留在第一條題目,永遠都是在做第一條,然後電話聲響會去看一下,門鐘響又會看一下,永遠都不能專心。

 

有一些家長向我們投訴,如果是過度活躍的小朋友,在首1個小時便要走來走去;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在首個小時都在做夢,要到第2個小時才能繼續做下去,而且會做得很慢。

第三,讀寫能力弱。大家或許已聽過讀寫障礙,讀寫障礙是一些較嚴重的個案,但有些小朋友不算是讀寫障礙,但他的讀寫能力很弱,讀寫能力是包括中文、英文及數學,包括了讀和寫,他唸下去好像很困難,不知為何同一個詞語,很簡單而已,永遠都不能記進腦裡。寫字永遠都是反過來的,左右會反過來,就像一面鏡子,還有一些會上下倒轉。

 

這類型的小朋友是可以坐定,吩咐他們坐下便會坐定,也會很專注,但是他們會怎麼樣呢?他們會坐著做功課,但做得滿頭大汗。不過做完以後,每一條題目都是錯的,每樣都記不下來又不懂,這就可能是讀寫問題,引致做功課慢。

剛剛說過三個原因,究竟是哪一種呢?當然有些小朋友三種都有,但如果家長能留意一下,不要只責罵小朋友。當他做得慢的時候,先留意小朋友是三種之中的哪一種。如果知道他屬於哪種原因,那時候我們要對症下藥便能事半功倍了。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教養孩子出現分歧時 緊記「迴避不可恥且有用」

3 月 2023

資料來源: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阮慧敏

 

在親子互動裡,父母的成長背景、教育程度或者原生家庭都有不同,所以基本上父母對某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其實是很正常的。

 

當真的有不同意見時,父母應找一個平靜的環境,互相傾談自己的角度,各自對問題的看法。無論在甚麼情況下,我們都不希望,父母在孩子面前直接爭吵。舉個例子爸爸可以對媽媽解釋:「我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或工作壓力大時,我都會用手機發洩及減壓,所以我會覺得小朋友玩手機是沒有問題的。」

 

而太太也可以對丈夫表示:「其實我希望你支持我,很希望你能夠諒解,其實我照顧小朋友也是很辛苦的。」大家可以在一個平靜及平等的環境下先商量。其實在親職的環境裡,父母的步伐必須一致的。

 

舉個例子爸媽就好像在跳舞,爸爸踏前,媽媽就要退後。爸爸舉高雙手,媽媽就要轉圈,這是一個很自然的步伐。如果能夠配合得這麼順暢,不只跳舞的二人能樂在其中,甚至是旁邊的觀舞者也會陶醉在舞蹈中。但是如果大家各不相讓,一個人踏前,另一個人也要踏前,另一個人希望你能夠配合,而你卻只堅持自己的立場,怎樣都不配合,這場舞蹈就一點也不精彩。

 

在家庭的環境裡,小朋友往往就是最忠實與忠心的觀舞者,永遠站在大堂中央位置觀看爸媽怎樣去跳舞。所以如果父母跳得一團糟,這位觀舞者也會坐立不安,而整個氣氛也會緊張起來,問題也會更加多,在舞池的爸媽也會互相踐踏

踐踏得更痛。

當真的出現水火不容的情況,父母各持己見,鬧得怒火中燒。我們會提議隨便一方離開現場,不是輸贏和面子的問題,而是讓大家透透氣,伸展一下。大家在家庭環境裡不是一種角力,因為受害者必定會是小朋友。所以在家庭環境裡

如果父母是怒火中燒各不相讓時,其實有一方需要先退下來,調理一下怒火離開現場,這樣會比較好一點。

朋友過分沉迷手機遊 家長要如何處理?

3 月 2023

資料來源:家庭動力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催眠治療師黃思明

 

電話發出光芒與聲音,總會吸引小朋友玩過不停。有些小朋友無論甚麼時候,不論是吃飯、搭車和上學,都機不離手。家長可以如何解決這問題呢?

 

首先,大家要明白小朋友的反應是必然的,手機可以提供很多感官的刺激,也沒有gameover,可以重新開始,有成功感,也可以遠離父母、學校的壓力和挫敗感,根本就是無敵。從生理學來說,玩電子遊戲是會令大腦釋放大量的多巴胺,給前額葉皮層令人興奮、刺激,並漸漸會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所以有很多成人都不能夠控制,何況小朋友呢?

 

小朋友也會不自覺被吸引,造成現在香港大部分父母的惡夢。我看見很多父母和小朋友,都陷入一個無窮的鬥爭和挫敗。如果不加以控制,不單止對小朋友的學習有影響,更嚴重是會影響他們的專注力、腦袋的發展、健康和眼睛的疾病。因此手機成癮也將會像酒和毒品一樣,被列為其中一種心理成癮病。

事實上我曾見過一個初中生,他沉迷打野戰遊戲「食雞」,他時時要在地上執起一些物資,但這些物資有時候會有陷阱會爆炸的。他入醫院的原因是甚麼?

是他不能用手拿著東西,他可以碰下碰下,他會很緊張。因為只要他用手指拿東西就會很害怕。所以你現在發現問題,便可以早些處理,避免出現以上情況。

 

家長比孩子有更加多經驗、智慧及資源,你不可能會輸的,你唯一的弱點就是你太愛他。你會心軟,要知道給很容易要收卻很難,所以家長應該要先和小朋友協商一個合理可行的方案,譬如一日可玩30分鐘,但要先完成家課。

 

至於控制小朋友,首先要選擇適合的戰埸,不要在公眾場所,最合適的就是在家中。即使收也要盡量避免身體接觸,好像搶、拔電線這些應該要盡量避免,因為會傷感情。家長要先用溫柔肯定的語調,警告他很多次。如果他還不肯交出,你便要提醒孩子他已經同意的後果,到最後他睡了你一定可以收到的。但就要堅持堅定執行後果,沒有商量的餘地,這些就是較為負面的策略。

更正面的是為小朋友提供,可以吸引他離開手機的機會,例如和小朋友一起進行戶外活動,提供一個家庭環境,給小朋友有得選擇、有成功感、有重新開始的機會,建立他的自信和能力。

 

最後很多父母因為其他小朋友有手機,如果自己的沒有,擔心小朋友有比較

甚至會引起自卑,有些擔心小朋友會比其他人學得慢,將來可能會影響他的發展。因此我知道現實是不可能不給小朋友接觸手機的,所以我提議愈小愈應該避免使用手機,盡量拖遲他們進入這個世界。

 

同時家長也要把握機會小心處理,不可以掉以輕心。只要父母夠創意,多些和小朋友有互動和陪伴,夠堅持便可以改變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