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家長園地

快速令小朋友冷靜的方法

10 月 2023

資料來源:兒童行為治療師葉偉麟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看到小朋友有一些負面的情緒,例如生氣、發脾氣或是很不開心的時候,我們也很想快點息事寧人「你不要這麼生氣吧!」,或會責備他,有時候甚至會喝罵他:「你立即給我閉嘴!」,或「一!二!三!」命令。亦有一些家長會說說道理:「我們做人不應該這樣的,應該冷靜一點」,但這些方法也不是太有效,為甚麼會這樣呢?

 

原來這跟我們的腦部結構有密切關係,如果我們認識了腦部結構,對我們管教孩子是很有幫助的。我們只要認識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稱為杏仁核(Amygdala) 。杏仁核有兩顆,在我們後腦。當我們受到驚嚇、威脅的時候,它會發出一些訊號,讓我們可以攻擊或是逃避的,杏仁核具有反射作用。

另一個部分稱為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便是讓我們有沒有彈性,即是有沒有同理心。但是杏仁核和前額葉皮質,這兩個部分是不能夠同時運作的。小朋友的前額葉皮質發展要從兩歲至二十多歲才完全成形的,才可以聽明白你說的道理,可以想到你在想甚麼、你的感受。

 

因此小朋友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被那兩顆杏仁核控制,所以你看到很多小朋友經常有很多情緒、經常這麼容易暴燥和容易發脾氣。

我們如何讓杏仁核停止運作呢?這一件事情很重要的。我們讓杏仁核停止運作的方法便是幫助小朋友說出他們的情緒,特別是當小朋友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作為家長要幫他們說出來,譬如你說我看到你很不開心、我看到你很失望、很傷心,因為當你說出和形容了他的感受,他的前額葉皮質便會輸送安撫的信息到他的杏仁核 ,讓杏仁核立即停止運作。

 

千萬別倒轉!看到他有情緒,說出家長你自己的個人感受:「我真的很生氣!」、「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或「我覺得很生氣!」你這樣只會

刺激小朋友的杏仁核,令他們更反抗。所以我們在管教小朋友的第一步,不是管他或教他,而是先連繫他的情緒,再重新調整。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為人父母壓力大 焦慮要及時處理

10 月 2023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醫生黃俊賢

 

作為父母,既要面對工作,亦要照顧家庭。在巨大的壓力下,很容易出現焦慮。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正常反應,當我們生命受到威脅時,適當的焦慮可以保障我們人身安全。不過如果過度擔心,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的反應,例如心跳加速、胃痛、肌肉繃緊、呼吸急速、頭痛、手震、出汗或經常上廁所等。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以引致更嚴重的情緒問題,亦會影響家庭關係。

 

以下有三種方法可以減少焦慮症狀,首先是呼吸放鬆練習,使用腹式呼吸。用鼻慢慢地吸氣,持續4秒,腹部要漲起,維持2秒,再用嘴慢慢地呼氣,持續4秒,然後暫停2秒後,重複整個過程5至10次。

第二是肌肉放鬆練習,在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或躺下,輕輕地閉起雙眼,全身肌肉放鬆,先把注意力轉移到雙腳,收緊腳部肌肉10秒,然後放鬆。然後按順序逐一收緊,放鬆身驅、雙手、頸部和面部肌肉。

 

最後是影像放鬆練習。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閉起雙眼,然後想像一個舒適的場,想像看到、聽到、聞到、觸摸到的感覺,探索5至10分鐘。然後再逐漸回到現實世界。

 

另外,平時亦應該培養正面的思考模式。任何時候都嘗試看看好的一面,而非整天想著不開心的事情,可以令患上情緒病的機會減少。

除了閱讀時,家長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到對話式的技巧嗎?

10 月 2023

資料來源:教育心理學家沈嘉敏及鄧偉茵

 

對話式閲讀中所用到的技巧,包括提問或者提問之後,家長和小朋友之後的步驟互動。其實不單只可以應用在閲讀上,在日常生活上也能應用及練習得到。

 

舉個例子其實可能在玩的過程上,或者逛街遇到一些新鮮的事,或者見到事物上面,都可以運用這些提問的方法。至於步驟,我們和小朋友進行一個對話和交流,例如我們平時在家玩火車,家長可以用提問方法:「平時我們在交通工具上,我們會乘搭甚麽?」

 

這些方法也可以讓小朋友多點表達,和家長有多點互動。除了玩,有時小朋友都很喜歡畫畫,在畫畫的過程之中,你也可以用對話式閲讀的技巧。例如用一些問句問小朋友:「這幅畫的内容是甚麽」「這個是甚麽?」「這個你何時見過?會不會是我們上星期去了公園,看到的設施有關呢?」

這些其實都是對話式閲讀技巧的其中一部分,而對話式閲讀技巧還有一些提示,例如我們要刻意停頓,這個對我們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家長會比較心急,好像問完問題就要別人馬上回答,但我們要給小朋友一些空間留白,讓他們慢慢作答。因為小朋友要時間去組織他們的句子,如果我們都記得對話式閲讀的技巧,其實都能夠幫助我們對小朋友,在平常對話方面會有多點耐性。

甚麼是對話式閱讀?跟小朋友進行對話式閱讀時有甚麼技巧和步驟?

10 月 2023

資料來源:教育心理學家沈嘉敏及鄧偉茵

 

對話式閱讀顧是家長和小朋友以對話的方式進行閱讀,跟傳統伴讀最大的分別就是傳統的伴讀基本上可能是家長和小朋友說故事,或者有些伴讀家長的用意是教小朋友認字,以認字為主。但對話式閱讀好處不是在於認字,而是希望能夠藉著對話的方式讓小朋友和家長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及希望能夠幫助小朋友多表達。

 

對話式閱讀便是由小朋友當一個主動的角色,可以主動發問,透過這些問題、答案去引導他們,加強他們閱讀理解的能力。當家長和小朋友進行對話式閱讀時,可以思考一下要問甚麼問題及進行的步驟是怎樣。家長問問題有很多不同方法,我們會教他提示的框架,框架裡包含5種不同問問題的方法,就是英文縮寫「CROWD」。

 

C是Completion ,可以用填充的方式問。R即是Recall 回想,回想之前故事是說甚麼。O便是Open-ended questions 開放式,你猜猜之後會發生甚麼事呢?W便是Wh questions,即是六何法,何時、何地、何人等等。最後便是Distancing生活體驗題,究竟我們看的事物和日常生活有甚麼連繫呢?

對話式閱讀也有一個步驟的框架-「PEER」

第一個是引導,也就是問題的種類。第二便是問完之後,可以給予小朋友一些回應

便是Evaluation。Evaluate便是盡量正面鼓勵小朋友,例如他答對了,你說:「你做得很好,很留心聆聽」。如果他答錯也不緊要的,我們也要鼓勵他:「你很努力地嘗試!」然後再嘗試一下在圖書裡尋找答案

 

然後E便是Expand,小朋友說話句子比較短,我們可以把它擴展,例如加一些形容詞令句子更加豐富。最後便是Repeat,小朋友聆聽完後重覆說出這個故事,那麼便可以提升小朋友的口語能力。